作文稿

导航栏 ×
你的位置: 作文网 > 小学作文 > 导航

作文:狼的扩写

发表时间:2024-04-08

相关推荐

作文:狼的扩写通用。

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学科,写作教学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。为了帮助我们感受语言的魅力,让更加热爱学习,通常老师会让我们运用所学知识写小学作文,那么关于小学作文应该怎么进行写作呢?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作文:狼的扩写通用,供大家借鉴和使用,希望大家分享!

接下来我们会为大家分享“作文:狼的扩写通用”,作文让我感知到了最美好的世界与人性,写作可以增强我们运用语文知识的熟练程度。因此在写作文时候不要东拉西扯毫无逻辑,写好一篇作文有哪些关键要点呢?

《狼》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,不能妥协退让,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、善于斗争,这样才会取得胜利。下面是相关的范文,也许对你有帮助哦。

狼扩写600字作文一:羊安详地在山上吃草,村民们在山下干活,就连一只老鼠都躲在被窝里,一切是那么和谐。然而牧童却在做着他的美梦,突然间有了这个念头:我何不干一件惊天动地的事。

牧童把羊赶到着这儿,又带到那儿,心里一直打量着。他心生一计:前几天别家牧童在大家的帮助下赶跑了狼,如果我他愈想愈开心,暗自笑起来,过了一阵,他才觉悟到现在的地点。

牧童开始进行他绝妙的骗局。他放开嗓门,手捂嘴,大声叫喊:狼来了!有东跑西跑,一来是想让更多的村民听到他的呼救声,二来是想让村民们感觉到他急促的呼吸。山周围的村民们听到了他的声音:正在烧饭的李大妈火都没灭,拿起大铁锅就朝山上跑去;躺在床上悠闲睡觉的王大叔,还没顾上穿衣,提起被子奔向山顶;正在田里干活的农民们,放下手中的活,扛着锄头,大张旗鼓地涌向山顶。乡亲们懵住了,仿佛所有的感官都被摄服,好像除了狼在哪儿这个念头外,一切事物都不存在了。牧童忍不住大笑起来,乡亲们见他是小孩,便下山去了。

牧童得寸进尺,几天后他又大喊:狼来了!大家都半信半疑,继续干活。牧童逼真的叫声打动了乡亲们,大家又带着武器上山了。大家所见,仍是牧童捧腹大笑的情景。牧童被乡亲们狠狠地训了一顿,可他还不知悔改,继续勾勒着下次怎样让大伙受骗。

就在这时,狼一步步向牧童逼近,牧童还未设想好他的骗局,把头抬起放松放松,看见了那只恶狠狠的狼,牧童一时反映不过来了,呆坐在地上,等羊一只一只被吃光后,牧童才放声大叫:狼来了,狼真的来了他喊破喉咙,也没人答理他。他急着滚下山,躲在一棵树后,可仍被狼尖锐的眼睛发现了

是啊,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,也不会有人相信!

狼扩写600字作文二:一个屠夫傍晚回家,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,只有剩下的骨头。路上遇见两只狼,紧跟着走了很远。屠夫害怕了,把骨头扔给狼。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。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。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,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,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。骨头已经扔完了。

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。屠夫非常困窘急迫,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。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,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,覆盖成小山(似的)。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,放下担子拿起屠刀。两只狼不敢上前,瞪着眼睛朝着屠夫。一会儿,一只狼径直走开了,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。时间长了,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,神情悠闲得很。

屠夫突然跳起,用刀砍狼的脑袋,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。屠夫刚想要走,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,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,打算要钻洞进去,来攻击屠夫的后面。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,只露出屁股和尾巴。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,也把狼杀死了。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,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。

狼也太狡猾了,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,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?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。

狼扩写600字作文三:牧童把羊赶到着这儿,又带到那儿,心里一直打量着。他心生一计:前几天别家牧童在大家的帮助下赶跑了狼,如果我他愈想愈开心,暗自笑起来,过了一阵,他才觉悟到现在的地点。

牧童开始进行他绝妙的骗局。他放开嗓门,手捂嘴,大声叫喊:狼来了!有东跑西跑,一来是想让更多的村民听到他的呼救声,二来是想让村民们感觉到他急促的呼吸。山周围的村民们听到了他的声音:正在烧饭的李大妈火都没灭,拿起大铁锅就朝山上跑去;躺在床上悠闲睡觉的王大叔,还没顾上穿衣,提起被子奔向山顶;正在田里干活的农民们,放下手中的活,扛着锄头,大张旗鼓地涌向山顶。乡亲们懵住了,仿佛所有的感官都被摄服,好像除了狼在哪儿这个念头外,一切事物都不存在了。牧童忍不住大笑起来,乡亲们见他是小孩,便下山去了。

牧童得寸进尺,几天后他又大喊:狼来了!大家都半信半疑,继续干活。牧童逼真的叫声打动了乡亲们,大家又带着武器上山了。大家所见,仍是牧童捧腹大笑的情景。牧童被乡亲们狠狠地训了一顿,可他还不知悔改,继续勾勒着下次怎样让大伙受骗。

就在这时,狼一步步向牧童逼近,牧童还未设想好他的骗局,把头抬起放松放松,看见了那只恶狠狠的狼,牧童一时反映不过来了,呆坐在地上,等羊一只一只被吃光后,牧童才放声大叫:狼来了,狼真的来了他喊破喉咙,也没人答理他。他急着滚下山,躲在一棵树后,可仍被狼尖锐的眼睛发现了

是啊,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,也不会有人相信!

扩展阅读

写安徽的春节作文通用


写安徽的春节作文【篇1】

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,因我国幅员辽阔、民族众多,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。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:

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,春节延续达一月之久。

腊八早晨要喝腊八粥。这种粥一般用糯米、大米煮成,里面还要放上红枣、栗子、绿豆、花生仁等。有的人家全天吃粥,早餐甜粥,午餐咸粥,晚餐淡粥。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腊八粥。

常言道吃了腊八饭,就把年来办。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。磨年面,杀猪宰羊,做新衣服,采购各种年货。

腊月二十三,是祭灶和扫除的日子。相传老灶爷是一家之主,他每年上天述职,二十三日去,初一五更回,官祭三,民祭四,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,以求灶神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。

在这一天还要去尘秽,净庭户。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,室内要扫屋顶,擦门窗,打扫得窗明几净,迎接春节的到来。

祭灶后,家家都大忙起来。蒸馍,炸丸子,炸麻叶,炸馓子,做菜等,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,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。

腊月三十日(小月是二十九日,如今年)是除夕。这一天全家团聚,除旧迎新,还要到坟地里祭祖。春联也在这一天贴。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,他们认为贴上春联,有了门神把门,讨债的人就不敢来。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,晚上要安神,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,烧香、点蜡,表示敬意。晚辈要给长辈辞岁,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,天伦之乐融融。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,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,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,意思是连中三元,也有包四拍子、五拍子的,意思是四季如意五子登科。

除夕之夜,鞭炮齐鸣,此起彼伏,通宵达旦。人们睡得很晚,有的彻夜不眠,这叫守岁。

正月初一最为隆重。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,身着新衣,向神主、祖先牌位、长辈拜年。五更时分下扁食(饺子),也有深更半夜下的,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,说是抢财。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(或硬币),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,谁就最有福。

春节时,拜年最热闹。吃过扁食,近门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。天亮后,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,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,长辈拿花生、麻叶、糖等给晚辈吃。

从初二起,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。这种拜年十分讲究。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,如姥姥家、岳父家,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。拜者要带礼物,受拜者要设宴款待。拜年都要在上午,下午不兴拜年,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。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回拜年,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。

正月初五叫破五,俗称小年。早餐也吃扁食,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,这叫捏破,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。

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,也是灯节。在乡村,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,说是十五不亮灯,扬场没有风。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,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、蜈蚣等蜇咬。这天晚上,各家都要放烟花,说是能刺去晦气。

在春节期间,亳州地区还有一些忌讳,年前蒸馍、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,以免乱说话;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。这些忌讳如今有的还存在,有的已无影无踪了。

写安徽的春节作文【篇2】

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,因我国幅员辽阔、民族众多,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。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:

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,“春节”延续达一月之久。

腊八早晨要喝“腊八粥”。这种粥一般用糯米、大米煮成,里面还要放上红枣、栗子、绿豆、花生仁等。有的人家全天吃粥,早餐甜粥,午餐咸粥,晚餐淡粥。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“腊八粥”。

常言道“吃了腊八饭,就把年来办”。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。磨年面,杀猪宰羊,做新衣服,采购各种年货。

腊月二十三,是“祭灶”和扫除的日子。相传“老灶爷”是一家之主,他每年上天述职,“二十三日去,初一五更回”,“官祭三,民祭四”,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,以求灶神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。

在这一天还要“去尘秽,净庭户”。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,室内要扫屋顶,擦门窗,打扫得窗明几净,迎接春节的到来。

祭灶后,家家都大忙起来。蒸馍,炸丸子,炸麻叶,炸馓子,做菜等,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,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。

腊月三十日(小月是二十九日,如今年)是“除夕”。这一天全家团聚,除旧迎新,还要到坟地里祭祖。春联也在这一天贴。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,他们认为贴上春联,有了门神把门,讨债的人就不敢来。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,晚上要“安神”,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,烧香、点蜡,表示敬意。晚辈要给长辈“辞岁”,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,天伦之乐融融。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,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,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,意思是“连中三元”,也有包四拍子、五拍子的,意思是“四季如意”“五子登科”。

除夕之夜,鞭炮齐鸣,此起彼伏,通宵达旦。人们睡得很晚,有的彻夜不眠,这叫“守岁”。

正月初一最为隆重。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,身着新衣,向神主、祖先牌位、长辈拜年。五更时分下扁食(饺子),也有深更半夜下的,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,说是抢财。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(或硬币),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,谁就最“有福”。

春节时,拜年最热闹。吃过扁食,“近门”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。天亮后,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,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,长辈拿花生、麻叶、糖等给晚辈吃。

从初二起,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。这种拜年十分讲究。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,如姥姥家、岳父家,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。拜者要带礼物,受拜者要设宴款待。拜年都要在上午,下午不兴拜年,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。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“回拜年”,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。

正月初五叫“破五”,俗称“小年”。早餐也吃扁食,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,这叫“捏破”,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。

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,也是灯节。在乡村,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,说是“十五不亮灯,扬场没有风”。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,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、蜈蚣等蜇咬。这天晚上,各家都要放烟花,说是能“刺”去晦气。

在春节期间,亳州地区还有一些“忌讳”,年前蒸馍、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,以免乱说话;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。这些“忌讳”如今有的还存在,有的已无影无踪了

新春伊始,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、对联。

门神,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、郁垒。东汉应劭的《风俗通》中引《黄帝书》说:上古的时候,有神荼、郁垒俩兄弟,他们住在度朔山上。山上有一棵桃树,树荫如盖。每天早上,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。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,便将其绑了喂老虎。后来,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、郁垒的画像,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。南朝《荆楚岁时记》中记载:正月一日,“造桃板着户,谓之仙木,绘二神贴户左右,左神荼,右郁垒,俗谓门神”。然而,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,却不是神荼、郁垒,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。在班固的《汉书·广川王传》中记载:广川王(去疾)的殿门上曾画有古代勇士成庆的画像,短衣大裤长剑。到了唐代,门神的位置则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。

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。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、郁垒画像,挂在两扇门上。后来,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“门目”。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,表达内容有限,人们觉得不过瘾,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(后改用纸),写上了字数较多、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。据《宋史·蜀世家》载,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,以其非工,自命笔题云: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。”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。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,曾令各家贴对联,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,一律用红纸书写。传说有一次,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,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。一问,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,不识字,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:“双手劈开生死路,一刀割断是非根”由于历代大力提倡,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,长盛不衰。

中国人的春联,一般都喜欢用吉庆的字眼,表达人们希望来年兴旺,生活幸福,消灾免难的愿望。春联最醒目的地方,是在自家的大门上,这是一家人的脸面,一定要选用吉祥的内容,符合本家实际情况的语言来表达对未来生活追求的良好愿望。一般农家人贴对联,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、粮食丰收、全家安康。而经商人家,则希望财源茂盛,发财致富。那些农村中的教书人,则希望合家平安,子女能在学业上长进,并能才学并茂,在仕途上有前程。官宦人家,当然表现出不同凡俗,力求光宗耀祖、显赫于人和官运亨通的意愿。院子里,有些人家干脆用个“福”、“寿”、“禄”字贴在一进大门的照壁上,有时还专门把“福”字倒贴,读为福倒,音谐福到,以求吉祥。在猪、羊、鸡、鸭的窝、圈内,则要写上“猪羊满圈”,在牛圈、马圈,则贴“六畜兴旺”的春联。每到春节,家家户户换上新春联。红色的春联,本来就烘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,再加上表达良好祝愿的内容,深含的寓意,更从深一层次挖掘了、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。

贴年画、窗花

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,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。它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送旧迎新的活动而产生的。

年画,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。北宋时期,随着木版雕刻技术的发展、出现了木板印刷的年画,称“纸面”。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《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》,画着王昭君、赵飞燕、班姬、绿珠,习称《四美图》,都是宋代民间流传的年画题材,此外,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形象也常出现在年画上。到了明末清初,年画的题材越来越广泛,。出现了许多反映一般民众理想、心愿和生活情趣的年画,如“年年有余”、“迎春接福”、“五谷丰登”、“六畜兴旺”、“风调雨顺”、“荣华富贵”,以及戏曲、故事、传说、风景、花卉的年画。当时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:天津的“杨柳青”、苏州的“桃花坞”和山东淮坊的“杨家埠”。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,线条单纯,色彩鲜明,画面热烈。有着色、套色两种。

我国各地年画形式多样,题材广泛,风格不一。其形式有中条、屏条、窗顶、灶画、直幡数十种。题材有民间传说、戏曲人物、山水花鸟等。在艺术风格上,天津的“杨柳青”年画以细巧、典雅而着称,山东淮坊的“杨家埠”和苏州的“桃花坞”年画以粗壮、朴实见长;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,苍劲闻名;漳州、佛山、上海的年画以色彩缤纷、鲜明而别具风韵;四川绵竹、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各有特点,独具风采。

此外,许多地区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——窗花。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,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,集装饰性、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。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,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。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,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“窗花”。窗花的内容丰富、题材广泛。因购买者多为农民,相当的内容表现了农民生活,如耕种、纺织、打鱼、牧羊、喂猪、养鸡等。除此,窗花还有神话传说、戏曲故事等题材。另外,花鸟鱼虫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。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、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,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、喜气洋洋。

吃年饭

团年饭,顾名思义,是过年时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吃饭,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能忘记。因此,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,首先必须祭祖宗。祭祖时,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,然后焚香祷祝,请祖宗用餐。然后长幼依序跪拜,表现慎终追远、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。祭毕,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,设大桌于大厅,一家人团团围坐,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。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,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,这个时候也应欢声笑语,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。

守岁

除夕之夜,我国民间有守岁的习惯。人们通宵不寐,叙旧话新,以待天明。

据晋周处《风土记》载:除夕之夜,“各相与赠送,称曰‘馈岁’,酒食相邀,称曰‘别岁’,长幼豪饮,税颂完备。称曰‘分岁’,大家终夜不眠,以待天明,称曰‘守岁’”。宋代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中说:“(除夕)士庶之家,围炉而坐,达旦不寐,谓之‘守岁’。”

守岁,既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表示留恋,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年怀着希冀。人们在除夕晚上合家吃了团圆饭后,就点放爆竹,在喜庆的气氛中度过新旧交替的一天。人们相信,除夕晚上如果彻夜不眠,毫无倦意,就是预兆来年人的精力充沛。

压岁钱

春节拜年时,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,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,因为“岁”与“祟”谐音,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。压岁钱有两种,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,置于床脚,此记载见于《燕京岁时记》;另一种是最常见的,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。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,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,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。

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,当恶鬼妖魔或“年”去伤害孩子时,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。清人吴曼云《压岁钱》的诗中云:“百十钱穿彩线长,分来再枕自收藏。商量爆竹谈箫价,添得娇儿一夜忙。”由此看来,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,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、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。

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,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,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,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。

放爆竹

我国民间放爆竹庆春节的习俗古已有之,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。古人焚竹发声,名曰“爆竹”。《通俗编排优》说:“古时爆竹,皆以其竹着火爆之,故唐代诗亦称爆等。后人卷纸为之,称曰爆竹。”爆竹的原意为惊吓和驱逐恶鬼。《荆楚岁时记》中记述:“正月一日。是三元之日,鸡鸣而起,先于庭前爆竹,以辟山魈恶鬼。”到了宋代,随着火药的发明,开始出现了火药制作的爆竹。那时人们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,并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,称为“编炮”,因声音清脆如鞭响,也叫“鞭炮”。孟元老的《东京梦华录》中记载开封府除夕,“是夜禁中爆竹山呼,声闻于外”。此时的爆竹,不只是驱逐鬼魅了,已掺进了新的意义,即除旧迎新之意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王安石在《元旦》诗中写道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人屠苏”,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迎新去旧的喜悦轻松心情。

拜年

据明朝陆容《菽园杂记》记载,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。朝官往来,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,百姓则各拜亲友。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“拜盒”,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,以示庄重。如今“拜年”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,至亲爱友同事,走家串户,登门拜年,互致问候。

古时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。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,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。据清代赵翼考证,西汉时没有纸,削竹木为刺,上书名姓,叫“名刺”。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“名片”。东汉后用纸代木,叫做“名纸”。六朝时简称为“名”,唐代叫“门状”。宋代还别称“手刺”、“门刺”。明清时曾叫做“寸褚”、“红单”。

舞龙 舞狮

舞龙又名“耍龙灯”、“龙灯舞”,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。

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,它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。古人将龙、凤、麒麟、龟称为四灵,作为吉祥物而加以崇敬。早在汉代时便有了龙舞。山东沂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就有戏龙舞龙的人物图象。在唐、宋时期的“社火”、“舞队”表演中,“耍龙灯”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。

“耍龙灯”的习俗,相沿流传,到现在已发展为一种形式完美、具有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。耍龙灯分为“单龙戏珠”与“双龙戏珠”两种表演形式。在耍法上,各地风格不一,各具特色。耍九节龙身的侧重于花样技巧,较常见的动作有:蛟龙漫游、龙头钻档,龙摆尾和蛇退皮等。耍十一、十三节龙的,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,飞腾跳跃,气势夺人。

舞狮也叫“耍狮子”、“狮子舞”,它与舞龙一样,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,大约起源于南北朝(佛教兴起的时代)。随着佛教的流行,异域的狮子形象从塞外传入中原。唐代民间已有舞狮的游戏。舞狮有南北地域之分。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,全身狮披覆盖,舞狮者(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)只露双脚,不见其人。北方舞狮除有雌、雄之分外,还有文狮、武狮、成狮、崽狮之分。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,狮子的造型、式样、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。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,上穿密纽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,可见舞狮者全身。舞狮要使出浑身解数。

迎神接福

正月初四是“迎神”的日子。原来,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“送神”日,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,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。正月初四这天,诸神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,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。迎神时,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——鸡、鱼、猪头,如果经济不允许,也可免去,但是一盘米、一盘红糖却少不了。因为奉上白米一盘,意谓新年五谷丰登;红糖一盘,暗含生活甜蜜。焚香上礼毕,便燃放爆竹,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。

庙会

庙会,俗称庙市,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。庙会的地点一般都选在宗教寺庙内外,每逢寺庙开放的日子,善男信女们前去烧香礼拜,商贩们就在寺外搭摊设点,叫卖小吃和针头线脑一类的小商品,民间艺人也来庙会占地表演。人们进香祈福之余,顺便买上些日常家用的消费品,久而久之,这种庙会就形成了特殊的城乡集市。

中国各地方都有庙会,像上海的城隍庙庙会、南京的夫子庙庙会、成都的青羊宫庙会、北京的隆福寺庙会等,都是著名的大庙会。广东省的花市历来名声显赫,这种被广州人称为花街的花市,也是从庙会发展而来的。

写安徽的春节作文【篇3】

黄山,一直都是驴友心中的“旅游胜地”,而且是人生必须去好几次的胜地。地处安徽的黄山与顺德的距离并不遥远,利用一个周五到周日的时间,就能潇洒地走个来回。既然推荐要去黄山数次,本次推荐的方式也比较独特,就是要“冬日登黄山,全靠一双脚”。

选择徒步登黄山,其中最大原因就是黄山的旅游要素很多,比如“四绝三瀑”等,还有极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,这些只有步行才能尽可能饱览;而选择这个季节登山,主要冬季是黄山最美的时刻之一,比如黄山最出名的云海,其瑰丽壮观的“云海”以美、胜、奇、幻享誉古今,一年四季皆可观、尤以冬季景最佳。

登山:“渐入佳境”的艰险攀爬

奇峰登云顶,雪凇映暖阳。冬日里登攀黄山,遇上徽州的初雪,银装素裹的山色,为奇美的黄山增一丝肃穆之意。

冬日登黄山,身未动之时,要先选好一条适合自己的登山之路。由于化雪之处湿滑,登山显得尤为要注意安全,而登黄山的起点,向来有前山、后山之分,尽管景致不一,但并不妨碍游人赏山观岳。

从慈光阁开始的前山路,是传统的攀山之道,国内有不少的游客,选择由此登山。尽管如此,这条路线的体力消耗会比较大,一路的陡梯、险峻的山路,需要攀山者铆足劲攀足15公里方才登顶。尽管如此,由于前山美景“扎堆”,旅客攀登的同时可感受到“渐入佳境”之感。总之,前山适合体力较好的游客攀爬。

冬日登黄山,后山最适宜。由于这条线路坡度轻缓,可避免雪滑的危险,相较于前山路,登山者可省下一些气力。此外,如果午饭后登山,欲登黄山览次日日出,后山路则更是个明智之选,攀爬至光明顶的黄山酒店会更加方便。

赏景:当云海遇上雪色

黄山海拔高,当从南涌来的充沛水汽碰撞上由北而来的凶猛寒流,此地的初雪总是先润泽黄山。而云海素来是黄山名景,冬日里的黄海,云海遇上白雪,观岳之余叹仙境。

从后山攀爬,从清幽的云谷寺拾级而上,到白鹅岭,经过始信峰到北海,到西海大峡谷至光明顶,一路可观赏始信峰、狮子峰、排云亭、西海大峡谷、飞来石及松谷庵……登上光明顶,便可享“一览众山小”的快感,翻腾的云海,错落的松林,宛如仙境。

如若在山顶酒店夜宿一晚,至清晨5时至6时,裹足暖衣可择光明顶等待日升,感受“万丈光芒耀雪凇”难得一见的景致。

峰回路转,从前山下山,可将天都峰尽收眼底,这是黄山最险峻山峰。此外,自然少不了黄山名景“迎客松”,俗话说“不到迎客松,白来一场空”,只有看过迎客松,阅过石上字,才算是真正地登过黄山。此外,还有西海、北海、一线天等景致,一路美不胜收。

雪日登黄山注意什么?

一般而言,雪凇、冰挂自然是珍贵的景致,但是在冬日攀登黄山要注意保暖、防滑等意外。

如果想看黄山雪景,不妨要提前关注黄山市的天气预报。在装备上,即便是一般的登山鞋,还要装上防滑鞋钉。此外,登山者穿着的冲锋衣内还应穿上保暖的内胆服,更能抵御雪天严寒的天气。值得注意的是,还要备上太阳眼镜,避免白雪的反光伤害双目。

写安徽的春节作文【篇4】

新春伊始,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、对联。

门神,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、郁垒。东汉应劭的《风俗通》中引《黄帝书》说:上古的时候,有神荼、郁垒俩兄弟,他们住在度朔山上。山上有一棵桃树,树荫如盖。每天早上,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。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,便将其绑了喂老虎。后来,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、郁垒的画像,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。南朝《荆楚岁时记》中记载:正月一日,造桃板着户,谓之仙木,绘二神贴户左右,左神荼,右郁垒,俗谓门神。然而,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,却不是神荼、郁垒,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。在班固的《汉书广川王传》中记载:广川王(去疾)的殿门上曾画有古代勇士成庆的画像,短衣大裤长剑。到了唐代,门神的位置则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。

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。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、郁垒画像,挂在两扇门上。后来,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。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,表达内容有限,人们觉得不过瘾,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(后改用纸),写上了字数较多、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。据《宋史蜀世家》载,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,以其非工,自命笔题云: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。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。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,曾令各家贴对联,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,一律用红纸书写。传说有一次,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,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。一问,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,不识字,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:双手劈开生死路,一刀割断是非根由于历代大力提倡,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,长盛不衰。

中国人的春联,一般都喜欢用吉庆的字眼,表达人们希望来年兴旺,生活幸福,消灾免难的愿望。春联最醒目的地方,是在自家的大门上,这是一家人的脸面,一定要选用吉祥的内容,符合本家实际情况的语言来表达对未来生活追求的良好愿望。一般农家人贴对联,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、粮食丰收、全家安康。而经商人家,则希望财源茂盛,发财致富。那些农村中的教书人,则希望合家平安,子女能在学业上长进,并能才学并茂,在仕途上有前程。官宦人家,当然表现出不同凡俗,力求光宗耀祖、显赫于人和官运亨通的意愿。院子里,有些人家干脆用个福、寿、禄字贴在一进大门的照壁上,有时还专门把福字倒贴,读为福倒,音谐福到,以求吉祥。在猪、羊、鸡、鸭的窝、圈内,则要写上猪羊满圈,在牛圈、马圈,则贴六畜兴旺的春联。每到春节,家家户户换上新春联。红色的春联,本来就烘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,再加上表达良好祝愿的内容,深含的寓意,更从深一层次挖掘了、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。

写安徽的春节作文【篇5】

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,因我国幅员辽阔、民族众多,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。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:

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,“春节”延续达一月之久。

腊八早晨要喝“腊八粥”。这种粥一般用糯米、大米煮成,里面还要放上红枣、栗子、绿豆、花生仁等。有的人家全天吃粥,早餐甜粥,午餐咸粥,晚餐淡粥。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“腊八粥”。

常言道“吃了腊八饭,就把年来办”。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。磨年面,杀猪宰羊,做新衣服,采购各种年货。

腊月二十三,是“祭灶”和扫除的日子。相传“老灶爷”是一家之主,他每年上天述职,“二十三日去,初一五更回”,“官祭三,民祭四”,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,以求灶神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。

在这一天还要“去尘秽,净庭户”。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,室内要扫屋顶,擦门窗,打扫得窗明几净,迎接春节的到来。

祭灶后,家家都大忙起来。蒸馍,炸丸子,炸麻叶,炸馓子,做菜等,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,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。

腊月三十日(小月是二十九日,如今年)是“除夕”。这一天全家团聚,除旧迎新,还要到坟地里祭祖。春联也在这一天贴。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,他们认为贴上春联,有了门神把门,讨债的人就不敢来。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,晚上要“安神”,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,烧香、点蜡,表示敬意。晚辈要给长辈“辞岁”,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,天伦之乐融融。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,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,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,意思是“连中三元”,也有包四拍子、五拍子的,意思是“四季如意”“五子登科”。

除夕之夜,鞭炮齐鸣,此起彼伏,通宵达旦。人们睡得很晚,有的彻夜不眠,这叫“守岁”。

正月初一最为隆重。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,身着新衣,向神主、祖先牌位、长辈拜年。五更时分下扁食(饺子),也有深更半夜下的,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,说是抢财。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(或硬币),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,谁就最“有福”。

春节时,拜年最热闹。吃过扁食,“近门”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。天亮后,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,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,长辈拿花生、麻叶、糖等给晚辈吃。

从初二起,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。这种拜年十分讲究。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,如姥姥家、岳父家,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。拜者要带礼物,受拜者要设宴款待。拜年都要在上午,下午不兴拜年,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。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“回拜年”,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。

正月初五叫“破五”,俗称“小年”。早餐也吃扁食,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,这叫“捏破”,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。

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,也是灯节。在乡村,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,说是“十五不亮灯,扬场没有风”。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,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、蜈蚣等蜇咬。这天晚上,各家都要放烟花,说是能“刺”去晦气。

在春节期间,亳州地区还有一些“忌讳”,年前蒸馍、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,以免乱说话;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。这些“忌讳”如今有的还存在,有的已无影无踪了

新春伊始,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、对联。

门神,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、郁垒。东汉应劭的《风俗通》中引《黄帝书》说:上古的时候,有神荼、郁垒俩兄弟,他们住在度朔山上。山上有一棵桃树,树荫如盖。每天早上,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。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,便将其绑了喂老虎。后来,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、郁垒的画像,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。南朝《荆楚岁时记》中记载:正月一日,“造桃板着户,谓之仙木,绘二神贴户左右,左神荼,右郁垒,俗谓门神”。然而,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,却不是神荼、郁垒,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。在班固的《汉书·广川王传》中记载:广川王(去疾)的殿门上曾画有古代勇士成庆的画像,短衣大裤长剑。到了唐代,门神的位置则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。

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。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、郁垒画像,挂在两扇门上。后来,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“门目”。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,表达内容有限,人们觉得不过瘾,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(后改用纸),写上了字数较多、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。据《宋史·蜀世家》载,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,以其非工,自命笔题云: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。”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。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,曾令各家贴对联,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,一律用红纸书写。传说有一次,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,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。一问,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,不识字,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:“双手劈开生死路,一刀割断是非根”由于历代大力提倡,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,长盛不衰。

中国人的春联,一般都喜欢用吉庆的字眼,表达人们希望来年兴旺,生活幸福,消灾免难的愿望。春联最醒目的地方,是在自家的大门上,这是一家人的脸面,一定要选用吉祥的内容,符合本家实际情况的语言来表达对未来生活追求的良好愿望。一般农家人贴对联,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、粮食丰收、全家安康。而经商人家,则希望财源茂盛,发财致富。那些农村中的教书人,则希望合家平安,子女能在学业上长进,并能才学并茂,在仕途上有前程。官宦人家,当然表现出不同凡俗,力求光宗耀祖、显赫于人和官运亨通的意愿。院子里,有些人家干脆用个“福”、“寿”、“禄”字贴在一进大门的照壁上,有时还专门把“福”字倒贴,读为福倒,音谐福到,以求吉祥。在猪、羊、鸡、鸭的窝、圈内,则要写上“猪羊满圈”,在牛圈、马圈,则贴“六畜兴旺”的春联。每到春节,家家户户换上新春联。红色的春联,本来就烘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,再加上表达良好祝愿的内容,深含的寓意,更从深一层次挖掘了、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。

贴年画、窗花

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,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。它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送旧迎新的活动而产生的。

年画,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。北宋时期,随着木版雕刻技术的发展、出现了木板印刷的年画,称“纸面”。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《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》,画着王昭君、赵飞燕、班姬、绿珠,习称《四美图》,都是宋代民间流传的年画题材,此外,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形象也常出现在年画上。到了明末清初,年画的题材越来越广泛,。出现了许多反映一般民众理想、心愿和生活情趣的年画,如“年年有余”、“迎春接福”、“五谷丰登”、“六畜兴旺”、“风调雨顺”、“荣华富贵”,以及戏曲、故事、传说、风景、花卉的年画。当时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:天津的“杨柳青”、苏州的“桃花坞”和山东淮坊的.“杨家埠”。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,线条单纯,色彩鲜明,画面热烈。有着色、套色两种。

我国各地年画形式多样,题材广泛,风格不一。其形式有中条、屏条、窗顶、灶画、直幡数十种。题材有民间传说、戏曲人物、山水花鸟等。在艺术风格上,天津的“杨柳青”年画以细巧、典雅而着称,山东淮坊的“杨家埠”和苏州的“桃花坞”年画以粗壮、朴实见长;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,苍劲闻名;漳州、佛山、上海的年画以色彩缤纷、鲜明而别具风韵;四川绵竹、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各有特点,独具风采。

此外,许多地区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——窗花。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,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,集装饰性、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。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,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。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,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“窗花”。窗花的内容丰富、题材广泛。因购买者多为农民,相当的内容表现了农民生活,如耕种、纺织、打鱼、牧羊、喂猪、养鸡等。除此,窗花还有神话传说、戏曲故事等题材。另外,花鸟鱼虫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。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、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,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、喜气洋洋。

吃年饭

团年饭,顾名思义,是过年时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吃饭,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能忘记。因此,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,首先必须祭祖宗。祭祖时,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,然后焚香祷祝,请祖宗用餐。然后长幼依序跪拜,表现慎终追远、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。祭毕,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,设大桌于大厅,一家人团团围坐,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。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,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,这个时候也应欢声笑语,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。

守岁

除夕之夜,我国民间有守岁的习惯。人们通宵不寐,叙旧话新,以待天明。

据晋周处《风土记》载:除夕之夜,“各相与赠送,称曰‘馈岁’,酒食相邀,称曰‘别岁’,长幼豪饮,税颂完备。称曰‘分岁’,大家终夜不眠,以待天明,称曰‘守岁’”。宋代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中说:“(除夕)士庶之家,围炉而坐,达旦不寐,谓之‘守岁’。”

守岁,既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表示留恋,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年怀着希冀。人们在除夕晚上合家吃了团圆饭后,就点放爆竹,在喜庆的气氛中度过新旧交替的一天。人们相信,除夕晚上如果彻夜不眠,毫无倦意,就是预兆来年人的精力充沛。

压岁钱

春节拜年时,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,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,因为“岁”与“祟”谐音,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。压岁钱有两种,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,置于床脚,此记载见于《燕京岁时记》;另一种是最常见的,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。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,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,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。

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,当恶鬼妖魔或“年”去伤害孩子时,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。清人吴曼云《压岁钱》的诗中云:“百十钱穿彩线长,分来再枕自收藏。商量爆竹谈箫价,添得娇儿一夜忙。”由此看来,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,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、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。

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,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,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,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。

放爆竹

我国民间放爆竹庆春节的习俗古已有之,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。古人焚竹发声,名曰“爆竹”。《通俗编排优》说:“古时爆竹,皆以其竹着火爆之,故唐代诗亦称爆等。后人卷纸为之,称曰爆竹。”爆竹的原意为惊吓和驱逐恶鬼。《荆楚岁时记》中记述:“正月一日。是三元之日,鸡鸣而起,先于庭前爆竹,以辟山魈恶鬼。”到了宋代,随着火药的发明,开始出现了火药制作的爆竹。那时人们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,并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,称为“编炮”,因声音清脆如鞭响,也叫“鞭炮”。孟元老的《东京梦华录》中记载开封府除夕,“是夜禁中爆竹山呼,声闻于外”。此时的爆竹,不只是驱逐鬼魅了,已掺进了新的意义,即除旧迎新之意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王安石在《元旦》诗中写道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人屠苏”,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迎新去旧的喜悦轻松心情。

拜年

据明朝陆容《菽园杂记》记载,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。朝官往来,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,百姓则各拜亲友。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“拜盒”,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,以示庄重。如今“拜年”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,至亲爱友同事,走家串户,登门拜年,互致问候。

古时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。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,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。据清代赵翼考证,西汉时没有纸,削竹木为刺,上书名姓,叫“名刺”。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“名片”。东汉后用纸代木,叫做“名纸”。六朝时简称为“名”,唐代叫“门状”。宋代还别称“手刺”、“门刺”。明清时曾叫做“寸褚”、“红单”。

舞龙 舞狮

舞龙又名“耍龙灯”、“龙灯舞”,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。

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,它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。古人将龙、凤、麒麟、龟称为四灵,作为吉祥物而加以崇敬。早在汉代时便有了龙舞。山东沂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就有戏龙舞龙的人物图象。在唐、宋时期的“社火”、“舞队”表演中,“耍龙灯”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。

“耍龙灯”的习俗,相沿流传,到现在已发展为一种形式完美、具有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。耍龙灯分为“单龙戏珠”与“双龙戏珠”两种表演形式。在耍法上,各地风格不一,各具特色。耍九节龙身的侧重于花样技巧,较常见的动作有:蛟龙漫游、龙头钻档,龙摆尾和蛇退皮等。耍十一、十三节龙的,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,飞腾跳跃,气势夺人。

舞狮也叫“耍狮子”、“狮子舞”,它与舞龙一样,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,大约起源于南北朝(佛教兴起的时代)。随着佛教的流行,异域的狮子形象从塞外传入中原。唐代民间已有舞狮的游戏。舞狮有南北地域之分。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,全身狮披覆盖,舞狮者(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)只露双脚,不见其人。北方舞狮除有雌、雄之分外,还有文狮、武狮、成狮、崽狮之分。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,狮子的造型、式样、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。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,上穿密纽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,可见舞狮者全身。舞狮要使出浑身解数。

迎神接福

正月初四是“迎神”的日子。原来,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“送神”日,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,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。正月初四这天,诸神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,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。迎神时,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——鸡、鱼、猪头,如果经济不允许,也可免去,但是一盘米、一盘红糖却少不了。因为奉上白米一盘,意谓新年五谷丰登;红糖一盘,暗含生活甜蜜。焚香上礼毕,便燃放爆竹,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。

庙会

庙会,俗称庙市,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。庙会的地点一般都选在宗教寺庙内外,每逢寺庙开放的日子,善男信女们前去烧香礼拜,商贩们就在寺外搭摊设点,叫卖小吃和针头线脑一类的小商品,民间艺人也来庙会占地表演。人们进香祈福之余,顺便买上些日常家用的消费品,久而久之,这种庙会就形成了特殊的城乡集市。

中国各地方都有庙会,像上海的城隍庙庙会、南京的夫子庙庙会、成都的青羊宫庙会、北京的隆福寺庙会等,都是著名的大庙会。广东省的花市历来名声显赫,这种被广州人称为花街的花市,也是从庙会发展而来的。

写安徽的春节作文【篇6】

今天就是大人给老人、小孩派红包的节日——春节。大家知道过年为什么要派红包吗?

传说,有一个叫“祟”的可怕怪兽,它在春节时,总会到一个睡熟的孩子头上摸一下,孩子醒来之后就会疯疯癫癫,胡说八道。又是春节,一次,“祟”正想去摸一对老夫妻孩子的头,忽然被一道亮光亮瞎了眼,它顿时惊慌失措,一溜烟地逃跑了。原来,“祟”怕光,是这对老夫妻放在桌子上的铜币被月光照出的亮光吓走了它。后来,人们效仿老夫妻,在春节时把铜币包进纸里,趁着孩子拜年的时候送给孩子,以防被怪兽惊吓,慢慢地,这种习俗就演变成了今天的“红包”。

今天早上,我起了个大早,给爸爸妈妈拜年,爸爸妈妈给我封了200元的红包,我乐得合不拢嘴。

早餐后,我给楼上楼下的伯伯、叔叔们拜年,说了“新年快乐”“恭喜发财”“万事如意”等等的吉祥话,我的手里一下子就添了许多的红包。我乐呵呵地数了一下,居然有950元。

下午嘛。”我只好不舍地放下筷子。

吃完团圆饭,我和爸爸准备去放烟花。只见爸爸用打火机一点,一个“冲天炮”冲天而起。它飞到一定高度时,忽然就不再飞了,而是爆开了。啊!原来这是一条巨龙呀!巨龙在天空上停留了好久,最后,它慢慢消失,只有几个火点闪亮在天边。

春节到处喜气洋洋,大家都好快乐。我真希望天天过春节呀!

写安徽的春节作文【篇7】

擦霉

旧时,农历过年期间,安庆家家户户贴春联,放鞭炮,大人见面互说些“恭喜发财”,“长命百岁”之类的吉利话,真是喜气洋洋。但是,伢子(孩子)于不知不觉中说出一两句不吉利的话,则是很难避免的。为了不犯忌讳,一般家长于贴春联的同时,往往还在墙上贴上写有“姜太公在此,百无忌禁”,“童言无忌”等字的大红纸条。如发现伢子说漏了嘴,家长,兄妹或长辈,往往会半认真半开玩笑的,一手捉住说漏嘴的伢子,另一只手将匆忙中操起的鞋底或草把之类的物件,在伢子的嘴上象征性擦一两下,说:“伢子(或直呼乳名)屁股嘴!伢子屁股嘴!”擦的人并不怒气冲冲,而是笑逐眼开;被擦嘴的伢子,也是嬉皮笑脸,不当做是惩罚。只是擦过以后,就会注意不再瞎说了。这种习俗,叫“擦霉”或“揭霉”。

春节灯会

在黄梅戏传统剧目中,有《夫妻观灯》一出小戏,它集中而形象地描绘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安庆灯会高潮时的盛况。

旧时,安庆城每年从正月初三起,家家张灯结彩,处处百戏歌舞,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。在这期间,每天午后不久,街上各家大门上陆陆续续上纱灯,方灯,圆灯,宫灯,皮影灯,走马灯等各种花灯。蜡烛一亮,走马灯内的奔马及人物转动不停;不同造型的花灯,如“桃园三结义”,“唐僧取经”,“王小六打豆腐”等争奇斗艳,盏盏灯光照人。各条大街路口,都扎起高大的牌楼灯,灯火辉煌。门灯,牌楼灯,交相辉映,仰观如灯山,俯视如灯海,场面十分壮观。上灯之前,许多人家喜气洋洋地忙着“接灯”(迎接龙灯,狮子灯等在自家门口和堂屋中起舞,家运红火之兆),鞭炮之声不绝于耳。人们都穿着节日盛装,女孩子们更是打扮的花枝招展,她们相约结伴而出,争看花灯。上灯时分锣鼓声响,手持各种灯的玩灯人队伍便出现在街上了。仪仗队后,龙灯昂头游来,左右翻滚;狮子灯,腾跳旋转,勇抢彩球;高跷,推车灯,摇花蓝,走马采茶,旱船等各色各样的灯队络绎不绝。灯舞到哪里,爆竹就投到哪里,人群也就涌向哪里,大有“东风夜放花千树”,“一夜鱼龙舞”的意境。

开门鞭

正月初一凌晨,家家户户都燃放爆竹,称为“开门鞭”,寓除旧迎新、开门大吉之意。放过开门鞭后,锅台、水井、猪圈等处,也一一燃放鞭炮(比开门鞭小),意在祈请主管这些物事的在天之神。

拜年

大人、小孩在正月初一这天一早就穿戴整齐,放开门鞭后,拜年活动开始,晚辈分别到长辈家拜年。聚族而居的则到公共堂屋进行集体拜年活动;妇女和大姑娘不须参加。长幼一一向祖宗(牌位)拜年(磕头)后,接着晚辈就分别向长辈作揖并祝贺几句吉利话,长辈照例要勉励晚辈几句好话;同辈则互相作揖,互说吉利话。然后,各归各家。一家在一起对元宝(就是吃茶叶蛋)。早餐一般都吃鸡汤面,这叫“常吃常有”。除了鸡汤面,安庆市民大多数都吃鸡汤泡炒米,鸡汤泡炒米也算得上是安庆独特的食品。

正月初二到元宵节前,先后到长辈亲戚家拜年。初二,一般到岳家、舅家拜年。给长辈亲戚拜年要带礼物。礼物轻重,视血缘亲疏和家之有无而定。如岳家礼物,旧时一般为四色(样):糕、糖、桂圆、蜜枣。如今当然不限于这些了。但“四色”一般不变。这种礼品的送法在安庆的农村至今保存。

上七日

正月初七称作“上七日”,亦称“人日”———“人生节”。旧俗这一天的主要活动原则是,中青年男女都要称一称体重,看看一年来体重增加多少。称时,只能将秤砣往前赶,不能将秤砣往后移;往后移意味着体重减轻,要生病。有的地方。还于傍晚鸣鞭炮。以祝长寿。这种具有娱乐特色的春节习俗现已不多见了。

写安徽的春节作文【篇8】

百里不同风,千里不同俗。各地有各地的习惯,各地有各地的特色。我的祖籍是合肥。虽然祖籍是合肥。我却十分喜欢合肥。

那里过春节有个习惯,一定要杀鸡、鸭、雨,以示庆贺,隆重。因此,除夕的前几天,长辈们就要跑去市场买年货和供品了。与此同时,红包则是过年的大主角。大人们、老人们在除夕的晚上就要开始派红包了。没有了红包,孩子们就觉得春节过得不快乐。

而对大人们来说,最重要的就是贴对联、做年夜饭和拜年了。对联是最先贴的,许多“家和万事兴”联,“福星高照”还有“一帆风顺”之类的对联则是人们的首选。贴完对联后,做午饭。也是十分丰盛,鸡鸭鱼肉、青菜、汤,样样俱全。只有鱼,是没有人吃的,也正所谓“年年有余”嘛。不吃就是“有余”了。吃年饭前,是一定要放鞭炮的。然而,放鞭炮也是有讲究的,比如:“6、3”的分钟数,对于他们而言,便是放鞭炮的好时间。

吃完饭后,休息一下,又忙碌开了。大人们又要开始“炸丸子”了。所谓“炸丸子”,是用糯米、肉、葱、盐和水等不下十种的配料浑制而成的。过年时一定不能没有它。首先要把肉剁成肉泥;再把糯米蒸好,和在一块儿;把葱、盐、蒜、姜、醋、老抽等各放一些,拌在一块儿,使糯米变得有粘性。就可以开始搓丸子了。搓好后,下油锅。但是,丸子一定要搓紧。合肥人都认为,“丸子搓得越紧,来年就会家庭越兴旺”,因此,家家户户都很重视。炸成的丸子又香又脆,又有嚼劲,十分可口。但是,丸子很难炸,因此,我们小孩子有时会自愿去为大人们打打下手,切切肉、拌拌葱什么的。

丸子炸好了,便做其它菜。一晃眼,晚餐时间到了。又要下楼去放鞭炮,一家欢欢喜喜地谈天说地。一起吃年夜饭,,一起庆贺。大人们的红包压岁钱也派上用场了,孩子们欢天喜地的接过大人们的红包压岁钱,说上两句祝福话语,便放进口袋里了。

这一天,除夕,我们还得守岁。孩子们一点睡意也没有,大人们高兴地交流谈心。一切都很热闹。凌晨笑声充满了整座城市。大人、小孩们一同欢呼,庆祝着新年的到来。

第二天,春节。人们便去长辈家拜年,孩子们照样十分淘气。只是,窗外的雪不停地下,大地铺上了一层棉被。然而,这棉被,不是昨天的了,新一年的了。

写安徽的春节作文【篇9】

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最为盛大的节日,因我国幅员辽阔、民族众多,所以各地形成了不同的春节习俗。我们安徽地区的春节习俗大致如下:

从腊月初八开始准备到正月十五结束,“春节”延续达一月之久。

腊八早晨要喝“腊八粥”。这种粥一般用糯米、大米煮成,里面还要放上红枣、栗子、绿豆、花生仁等。有的人家全天吃粥,早餐甜粥,午餐咸粥,晚餐淡粥。寺庙的僧人都讲究吃“腊八粥”。

常言道“吃了腊八饭,就把年来办”。一般人家从这天开始就着手办年了。磨年面,杀猪宰羊,做新衣服,采购各种年货。

腊月二十三,是“祭灶”和扫除的日子。相传“老灶爷”是一家之主,他每年上天述职,“二十三日去,初一五更回”,“官祭三,民祭四”,一般人家常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祀,以求灶神“上天言好事,下界保平安”。

在这一天还要“去尘秽,净庭户”。把大小家具抬到院子里刷洗干净,室内要扫屋顶,擦门窗,打扫得窗明几净,迎接春节的到来。

祭灶后,家家都大忙起来。蒸馍,炸丸子,炸麻叶,炸馓子,做菜等,准备各种过年的东西,各家都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尽力操办。

腊月三十日(小月是二十九日,如今年)是“除夕”。这一天全家团聚,除旧迎新,还要到坟地里祭祖。春联也在这一天贴。旧社会欠债的人家多,他们认为贴上春联,有了门神把门,讨债的人就不敢来。中午合家要吃团圆饭,晚上要“安神”,在神主和祖先牌位前面摆供,烧香、点蜡,表示敬意。晚辈要给长辈“辞岁”,长辈给孩子们压岁钱,天伦之乐融融。主妇此时都忙着包饺子,把包好的饺子放在锅拍上,人再少也要包上三拍子,意思是“连中三元”,也有包四拍子、五拍子的,意思是“四季如意”“五子登科”。

除夕之夜,鞭炮齐鸣,此起彼伏,通宵达旦。人们睡得很晚,有的彻夜不眠,这叫“守岁”。

正月初一最为隆重。人们天不亮就起床了,身着新衣,向神主、祖先牌位、长辈拜年。五更时分下扁食(饺子),也有深更半夜下的,同村人家有的争着早起,说是抢财。有些人家在某一个饺子中包上铜钱(或硬币),谁吃着这个带钱的饺子,谁就最“有福”。

春节时,拜年最热闹。吃过扁食,“近门”的成年男子要集结一起去祖先坟地上坟。天亮后,晚辈要到长辈家拜年,有近亲关系的要下跪磕头,长辈拿花生、麻叶、糖等给晚辈吃。

从初二起,就要去亲戚家拜年了。这种拜年十分讲究。要先到最亲的亲戚家去,如姥姥家、岳父家,然后再按亲疏情况一家一家地拜。拜者要带礼物,受拜者要设宴款待。拜年都要在上午,下午不兴拜年,对居丧人家也不拜年。有时受拜者还要根据情况进行象征性的“回拜年”,拜年一般在正月十五以前结束。

正月初五叫“破五”,俗称“小年”。早餐也吃扁食,但这次吃的扁食必须当天包,这叫“捏破”,意思是破除不利之事。

正月十五日是元宵节,也是灯节。在乡村,各家孩子都要打灯笼,说是“十五不亮灯,扬场没有风”。大人也要打灯笼照照自家的各处墙根,说是以后能防止蝎子、蜈蚣等蜇咬。这天晚上,各家都要放烟花,说是能“刺”去晦气。

在春节期间,亳州地区还有一些“忌讳”,年前蒸馍、炸丸子时小孩不能在厨房里,以免乱说话;不过初五不能使剪刀等等。这些“忌讳”如今有的还存在,有的已无影无踪了

新春伊始,第一件事便是贴门神、对联。

门神,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、郁垒。东汉应劭的《风俗通》中引《黄帝书》说:上古的时候,有神荼、郁垒俩兄弟,他们住在度朔山上。山上有一棵桃树,树荫如盖。每天早上,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。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,便将其绑了喂老虎。后来,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、郁垒的画像,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。南朝《荆楚岁时记》中记载:正月一日,“造桃板着户,谓之仙木,绘二神贴户左右,左神荼,右郁垒,俗谓门神”。然而,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,却不是神荼、郁垒,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。在班固的《汉书·广川王传》中记载:广川王(去疾)的殿门上曾画有古代勇士成庆的画像,短衣大裤长剑。到了唐代,门神的位置则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。

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。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、郁垒画像,挂在两扇门上。后来,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“门目”。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,表达内容有限,人们觉得不过瘾,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(后改用纸),写上了字数较多、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。据《宋史·蜀世家》载,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,以其非工,自命笔题云:“新年纳余庆,嘉节号长春。”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。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,曾令各家贴对联,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,一律用红纸书写。传说有一次,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,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。一问,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,不识字,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:“双手劈开生死路,一刀割断是非根”由于历代大力提倡,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,长盛不衰。

中国人的春联,一般都喜欢用吉庆的字眼,表达人们希望来年兴旺,生活幸福,消灾免难的愿望。春联最醒目的地方,是在自家的大门上,这是一家人的脸面,一定要选用吉祥的内容,符合本家实际情况的`语言来表达对未来生活追求的良好愿望。一般农家人贴对联,都表达出希望来年风调雨顺、粮食丰收、全家安康。而经商人家,则希望财源茂盛,发财致富。那些农村中的教书人,则希望合家平安,子女能在学业上长进,并能才学并茂,在仕途上有前程。官宦人家,当然表现出不同凡俗,力求光宗耀祖、显赫于人和官运亨通的意愿。院子里,有些人家干脆用个“福”、“寿”、“禄”字贴在一进大门的照壁上,有时还专门把“福”字倒贴,读为福倒,音谐福到,以求吉祥。在猪、羊、鸡、鸭的窝、圈内,则要写上“猪羊满圈”,在牛圈、马圈,则贴“六畜兴旺”的春联。每到春节,家家户户换上新春联。红色的春联,本来就烘托了春节的喜庆气氛,再加上表达良好祝愿的内容,深含的寓意,更从深一层次挖掘了、表达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憧憬。

贴年画、窗花

年画是我国民间绘画艺术,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。它是伴随着我国农历春节送旧迎新的活动而产生的。

年画,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。北宋时期,随着木版雕刻技术的发展、出现了木板印刷的年画,称“纸面”。现存最早的木刻年画是宋版的《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》,画着王昭君、赵飞燕、班姬、绿珠,习称《四美图》,都是宋代民间流传的年画题材,此外,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形象也常出现在年画上。到了明末清初,年画的题材越来越广泛,。出现了许多反映一般民众理想、心愿和生活情趣的年画,如“年年有余”、“迎春接福”、“五谷丰登”、“六畜兴旺”、“风调雨顺”、“荣华富贵”,以及戏曲、故事、传说、风景、花卉的年画。当时出现了三大民间木刻年画:天津的“杨柳青”、苏州的“桃花坞”和山东淮坊的“杨家埠”。传统的年画多为木刻水印,线条单纯,色彩鲜明,画面热烈。有着色、套色两种。

我国各地年画形式多样,题材广泛,风格不一。其形式有中条、屏条、窗顶、灶画、直幡数十种。题材有民间传说、戏曲人物、山水花鸟等。在艺术风格上,天津的“杨柳青”年画以细巧、典雅而着称,山东淮坊的“杨家埠”和苏州的“桃花坞”年画以粗壮、朴实见长;北京西北一带的年画以粗犷,苍劲闻名;漳州、佛山、上海的年画以色彩缤纷、鲜明而别具风韵;四川绵竹、广西柳州等地的年画各有特点,独具风采。

此外,许多地区的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——窗花。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,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,集装饰性、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。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,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。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,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“窗花”。窗花的内容丰富、题材广泛。因购买者多为农民,相当的内容表现了农民生活,如耕种、纺织、打鱼、牧羊、喂猪、养鸡等。除此,窗花还有神话传说、戏曲故事等题材。另外,花鸟鱼虫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。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、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,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、喜气洋洋。

吃年饭

团年饭,顾名思义,是过年时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吃饭,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能忘记。因此,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,首先必须祭祖宗。祭祖时,应该将代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,然后焚香祷祝,请祖宗用餐。然后长幼依序跪拜,表现慎终追远、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。祭毕,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,设大桌于大厅,一家人团团围坐,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。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,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,这个时候也应欢声笑语,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。

守岁

除夕之夜,我国民间有守岁的习惯。人们通宵不寐,叙旧话新,以待天明。

据晋周处《风土记》载:除夕之夜,“各相与赠送,称曰‘馈岁’,酒食相邀,称曰‘别岁’,长幼豪饮,税颂完备。称曰‘分岁’,大家终夜不眠,以待天明,称曰‘守岁’”。宋代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中说:“(除夕)士庶之家,围炉而坐,达旦不寐,谓之‘守岁’。”

守岁,既是对即将逝去的旧岁表示留恋,也是对即将来临的新年怀着希冀。人们在除夕晚上合家吃了团圆饭后,就点放爆竹,在喜庆的气氛中度过新旧交替的一天。人们相信,除夕晚上如果彻夜不眠,毫无倦意,就是预兆来年人的精力充沛。

压岁钱

春节拜年时,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,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,因为“岁”与“祟”谐音,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。压岁钱有两种,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,置于床脚,此记载见于《燕京岁时记》;另一种是最常见的,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。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,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,由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。

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,当恶鬼妖魔或“年”去伤害孩子时,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。清人吴曼云《压岁钱》的诗中云:“百十钱穿彩线长,分来再枕自收藏。商量爆竹谈箫价,添得娇儿一夜忙。”由此看来,压岁钱牵系着一颗颗童心,而孩子的压岁钱主要用来买鞭炮、玩具和糖果等节日所需的东西。

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,压岁饯的数额从几十到几百不等,这些压岁钱多被孩子们用来购买图书和学习用品,新的时尚为压岁钱赋予了新的内容。

放爆竹

我国民间放爆竹庆春节的习俗古已有之,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。古人焚竹发声,名曰“爆竹”。《通俗编排优》说:“古时爆竹,皆以其竹着火爆之,故唐代诗亦称爆等。后人卷纸为之,称曰爆竹。”爆竹的原意为惊吓和驱逐恶鬼。《荆楚岁时记》中记述:“正月一日。是三元之日,鸡鸣而起,先于庭前爆竹,以辟山魈恶鬼。”到了宋代,随着火药的发明,开始出现了火药制作的爆竹。那时人们用纸造的筒子代替了竹子,并用麻茎把爆竹编成串,称为“编炮”,因声音清脆如鞭响,也叫“鞭炮”。孟元老的《东京梦华录》中记载开封府除夕,“是夜禁中爆竹山呼,声闻于外”。此时的爆竹,不只是驱逐鬼魅了,已掺进了新的意义,即除旧迎新之意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王安石在《元旦》诗中写道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人屠苏”,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人们迎新去旧的喜悦轻松心情。

拜年

据明朝陆容《菽园杂记》记载,拜年习俗最早行于明朝京都。朝官往来,不管认识与否都要互拜,百姓则各拜亲友。清代时兴在春节时送“拜盒”,即将贺年帖放在精致美观的饰盒里送给亲友,以示庄重。如今“拜年”已成为一种传统习俗,至亲爱友同事,走家串户,登门拜年,互致问候。

古时文人雅士则流行互送拜年钻。拜年钻就是如今的贺年片,是由古代的名片演变而成。据清代赵翼考证,西汉时没有纸,削竹木为刺,上书名姓,叫“名刺”。后来还用大红绒线在织锦上绣字为“名片”。东汉后用纸代木,叫做“名纸”。六朝时简称为“名”,唐代叫“门状”。宋代还别称“手刺”、“门刺”。明清时曾叫做“寸褚”、“红单”。

舞龙 舞狮

舞龙又名“耍龙灯”、“龙灯舞”,是流行于我国的一种民间舞蹈。

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,它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。古人将龙、凤、麒麟、龟称为四灵,作为吉祥物而加以崇敬。早在汉代时便有了龙舞。山东沂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就有戏龙舞龙的人物图象。在唐、宋时期的“社火”、“舞队”表演中,“耍龙灯”已是常见的表演形式。

“耍龙灯”的习俗,相沿流传,到现在已发展为一种形式完美、具有表演技巧和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民间舞蹈艺术。耍龙灯分为“单龙戏珠”与“双龙戏珠”两种表演形式。在耍法上,各地风格不一,各具特色。耍九节龙身的侧重于花样技巧,较常见的动作有:蛟龙漫游、龙头钻档,龙摆尾和蛇退皮等。耍十一、十三节龙的,主要表演蛟龙的动作,飞腾跳跃,气势夺人。

舞狮也叫“耍狮子”、“狮子舞”,它与舞龙一样,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,大约起源于南北朝(兴起的时代)。随着的流行,异域的狮子形象从塞外传入中原。唐代民间已有舞狮的游戏。舞狮有南北地域之分。北方舞狮的外形与真狮很相像,全身狮披覆盖,舞狮者(一般两人合舞一只大狮子)只露双脚,不见其人。北方舞狮除有雌、雄之分外,还有文狮、武狮、成狮、崽狮之分。南方舞狮主要流行在广东,狮子的造型、式样、颜色多与北方狮不同。舞狮者穿各种灯笼裤,上穿密纽扣的唐装灯笼袖衫或背心,可见舞狮者全身。舞狮要使出浑身解数。

迎神接福

正月初四是“迎神”的日子。原来,年前腊月二十四日是“送神”日,下界诸神都在这一天升天向玉皇大帝朝贺述职,报告一年来下界人间行为的善恶。正月初四这天,诸神再回到下界来继续监督人们,于是家家户户便在初四日迎接神的光临。迎神时,富裕人家要供上三牲——鸡、鱼、猪头,如果经济不允许,也可免去,但是一盘米、一盘红糖却少不了。因为奉上白米一盘,意谓新年五谷丰登;红糖一盘,暗含生活甜蜜。焚香上礼毕,便燃放爆竹,这时神灵便全部各就各位了。

庙会

庙会,俗称庙市,是中国民间特有的一种民俗活动。庙会的地点一般都选在宗教寺庙内外,每逢寺庙开放的日子,善男信女们前去烧香礼拜,商贩们就在寺外搭摊设点,叫卖小吃和针头线脑一类的小商品,民间艺人也来庙会占地表演。人们进香祈福之余,顺便买上些日常家用的消费品,久而久之,这种庙会就形成了特殊的城乡集市。

中国各地方都有庙会,像上海的城隍庙庙会、南京的夫子庙庙会、成都的青羊宫庙会、北京的隆福寺庙会等,都是著名的大庙会。广东省的花市历来名声显赫,这种被广州人称为花街的花市,也是从庙会发展而来的。

狼和兔子的故事作文系列


作文让我印下了最美好的人生痕迹,写作文一般需要我们描述人的真实故事,此刻是否正在寻找一些好作文呢?这份特别的“狼和兔子的故事作文”一定能够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感受,希望您能够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我们将会为您提供更多优质的信息!

狼和兔子的故事作文【篇1】

从前,有一只叫安卡的小兔子,它和家人们幸福地生活在一座大山里。

然而,有一天兔爷爷突然晕倒了,山里的名医老仙鹤告诉安卡,他的爷爷得了一种十分罕见的病,必须集齐两种草药才能救他的命,而这两种草药十分稀有,必须要到很远的,一个叫天谷的地方寻找。安卡想,不管路途多么遥远,有多少危险,我不能失去爷爷,一定要帮爷爷找到药。

清晨,安卡告别了昏迷的爷爷,背着竹篓踏上了寻药之旅。

安卡不管风吹日晒,还是雷雨交加,都没有停下脚步,它翻山越岭,不知走了多长时间。这天傍晚,安卡来到了茂密的大森林里,遇到了一只东张西望的小乌龟。你好,小兔子!我在森林里迷路了,你能带我走出森林吗?小乌龟求助道。

小兔子心里很矛盾,他着急赶路去寻找草药,小乌龟走得那么慢,太耽误时间了,但是安卡还是果断地答应了小乌龟。它带着小乌龟慢慢地走出了森林。

你可真善良,去我家坐坐吧!小乌龟感激地说。

不了,我还要赶路,去帮爷爷寻找草药呢,谢谢你的好意啦!小兔子连忙拒绝。

你要找哪两种草药啊?是不是有一种叫龟灵草呀。

对呀,你怎么猜到的?安卡惊讶地问。

这种草药只有我们乌龟家族才能辨别,它可以延长寿命,所以我就猜到了。我把这种药送给你,你赶快去寻找另一种草药吧。

安卡谢过小乌龟,把草药装进竹篓里,又继续上路了。它历经艰险,逃过了一次次猛兽的追赶,躲过了一个个危险的陷阱,终于来到了天谷。正当它茫然的时候,突然听见远处传来呼救声,救命啊,救命啊安卡连忙循着声音跑过去,原来是一只小狗挂在了悬崖下的树杈上,眼看树杈就要支撑不住了。小兔子急忙找来一条结实的藤蔓,丢下去,把小狗拉了上来。小狗喘着粗气说:唉,差一点就要采到仙人草了。真是多亏你了,要不我就没命了。

仙人草,这下面就有仙人草吗?我正要找这种草药救爷爷呢。安卡焦急地问。

对呀,就在这悬崖下面。

于是,在小狗的帮助下,安卡不惧危险,顺着藤蔓爬下去,终于采到了仙人草。

安卡欣喜若狂,告别了小狗,日夜兼程地回到了家里。它用这两种草药治好了爷爷的病。看着健康的爷爷,小兔子安卡开心极了!

狼和兔子的故事作文【篇2】

我家有一只漂亮的小白兔,它有一身洁白无瑕的毛。它的耳朵长长的,眼睛红红的`,像两颗红宝石。它有三瓣嘴,嘴巴上还有胡子,像个可爱的小老头。

我就有一个毛绒玩具——“流氓兔”。那是老姨送给我的。那天,老姨带着我去逛花鸟市场,走到玩具店,老姨给我买了这个“流氓兔”。它那笨拙的样子,既滑稽又可爱,看上一眼,我就喜欢上了它。

星期二下午第一节课,袁老师从家里带来一只小兔,放在讲台上,让我们观察小兔。说是小兔,其实它并不小。它有一尺来长,估计有五六斤重。它浑身的毛都是白色的,没有一根杂毛,样子很可爱。

我家有一只小兔子,看起来非常可爱。它有一身黑亮亮的毛,那两只犹如勺子的耳朵翘得老高。显得很威风。它那张三瓣嘴,使它的威风里有点带女孩子常有的娇弱。几跟细长的胡子,同样也是最枪眼的地方。

世界上的小动物很多很多,有狗、猫、鸟、鱼……可是我最爱的还是那只可爱的小兔乖乖了。小兔乖乖的毛,雪白雪白,摸上去是那样的光滑、柔软,真的是好惹人喜爱的哦!它那长长的耳朵上,布满了血丝。

狼和兔子的故事作文【篇3】

兔子窝的故事

“乖乖别跑!”咦?这是怎么回事?哈,告诉你吧,这是7岁时的我在追兔兔,可又为了什么呢?

原来,早晨我醒来时已经9:30了,爸爸很生气地说我好吃懒做,不懂得大人的辛苦,我不服气地说:“爸!那有什么辛苦,瞎说,你们干的活我也能干!”爸爸一看我竟用这种态度对他讲话,很生气:“蒙蒙,你这孩子……那行!你现在起床去收拾兔子窝!”我一听吓得缩了一下脖子,兔子窝?那可是我们家最脏的地方,我爸让我收拾那儿,好狠啊!我有心反悔,但话已出口,我只好硬着头皮来到兔子窝前,开始了我的第一次劳动—收拾兔子窝。

我先拿了两个塑料袋套到了手上,又找了一块温毛巾挂在眼镜上,正好挡住鼻子,又拿来了盆,再拿来垃圾桶,好了,准备工作完毕,万事具备只欠东风,我一咬牙!一跺脚,打开笼门,嗖,兔子蹿了出来。“乖乖别跑!”好不容易逮到它,放入盆里,我憋着气把手深入了窝里,向前一勾,笼里的纸被我拿了出来,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,差点使我晕倒,多亏我早有防备。好!闯过第一关,我趴在地上把尿盘里的尿撒入垃圾桶,又走到水龙头前洗干,又擦干趴在地下把尿盘放回原位。好顺利闯过第二关,还需要闯最后一关了—弄食盘。

我不由自主地退了几步,食盘里全是烂叶子,我的第六感—恶心!

但想起我刚才对爸爸许下的诺言,我坚定决心闭着眼睛端出食盘,我偷着把眼睛睁开了一点,呀!恶心!上面竟还有小虫在快乐的“跳舞“,我大步流星地走到楼下将垃圾扔到垃圾桶里……

回到家后,把一切都放回原位,我坐在地下仰天长叹:“原来这么辛苦!”我体验了劳动的艰辛……

狼和兔子的故事作文【篇4】

邓斯引

我真希望世上有一种电话,一种可以打往天国的电话,让我与亲爱的伙伴----我最爱的咪咪兔,说一说话。

我的伙伴,咪咪兔,你可还记得去年暑假我们一起玩耍的点点滴滴?记得那是个晴朗的日子,九外公把刚满一个月大的你送给了我,这让我激动不已,心花怒放。我至今都还记得那难忘的场面。咪咪兔,你可曾记得我们在阳台上“躲猫猫”的场面?你可曾记得我们一起戏水的情景?你可曾记得……我,永远都忘不了我们一起度过的那段美好时光。

可是,后来,我要开学读书无法照顾你了,你被送到了乡下的**奶家。于是,我在你的眼里变得越来越陌生,最后竟然不认识了。过年时,我们回老家来看你,你已成为了一只人见人爱的大兔子。爸爸决定把你杀来吃掉,大家一致认同。看着你那活泼可爱的模样,我一万个舍不得。可是,年幼的我在众家人面前是那么的卑微,我的反对也是那么的不堪一击,丝毫改变不了爸爸的决定。于是,在我的死磨硬缠下,你的“刑期”被一拖再拖,拖到大年初四时,他们最终还是把你杀了。看着你在水桶里拼命挣扎的样子,我哭了,哭得伤心欲绝。你一声声“扑通扑通”的挣扎犹如一把把尖刀扎在我的心里。你挣扎的声音是那么的刺耳,久久回荡在我耳边。你,我最亲最爱的咪咪兔,就这样悲屈地走了。一个可爱、鲜活的小生命,就这样从这个美好的世界上消失了。爸爸把你的内脏、脑袋扔在了地里,一只狗来吃,我发疯似的向它砸石头,好像它叼走的不是你的内脏和脑袋,而是我的心似的。你的血溅到地上,是那样的鲜红,可对于我来说却是那样的刺眼。我的心茫然一片,空落落的……

咪咪兔,至今,你的毛皮还整齐地挂在我的房间里,那是你留给我唯一的礼物!咪咪兔,你虽然走了,但你却永远活在我的心里!

亲爱的咪咪兔,在遥远的天国里,你一定是个披着雪白翅膀,人见人爱的小天使吧!

狼和小羊的故事作文(8篇)


作文是让学生深入探究社会问题和思考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式,作文是我们对于生活和社会的思考和反思。到底如何才能写一篇优秀的作文呢?作文稿小编花费很多时间为您编辑了“狼和小羊的故事作文”,欢迎您收藏本文以便日后查看!

狼和小羊的故事作文 篇1

一只小猫很勤快,从早到晚都在家里巡逻。可是,另一只小猫懒惰,成天睡大觉。农夫见那只小猫那么勤快,就叫他勤勤,而另一只小猫被叫做懒懒。

有一天,他们听到主人的`粮仓里有吱吱的声音,勤勤跑去一看,原来是两只又肥又大的老鼠,可懒懒听到了还是趴在那儿动不动。勤勤连忙扑过去来个泰山压顶就把老鼠抓到了。勤勤跑到主人面前叫着:“喵喵!”主人见了把它抱起来,直说:“好!好!”说着用脸亲了亲它的毛,勤勤也用它那粉红的舌头舔着主人的脸。懒懒却什么也没抓到,空着手回到主人面前讨吃讨喝,主人见它可怜怜,就给了它一点鱼。转眼间,三年过去了,勤勤的捕鼠能力越来越强,每次都押着老鼠回家。懒懒却一直抓不到老鼠,还是向主人讨吃讨喝。终于,有一天,懒懒再次向主人讨吃讨喝时,主人没给它吃的,反而说:“你什么用都没有,这么多年来,你一只老鼠都没抓到,我还要你干什么呢?”说着把它赶出了家门。于是,懒懒就到处找吃的。突然,它看到一只老 ... ...

狼和小羊的故事作文 篇2

有一天,一只小羊遇上了一只狼,狼说:“我要吃了你!”小羊想了想,说:“我还小,没有肉,我有一个好朋友,他有很多肉,要不要跟我去看?”狼听到有更多的肉,就说:“好啊!”

小羊他们来到了大象家,小羊敲敲门,大象开门一看,原来是一只狼,于是大象就挥动着长鼻子,把狼赶走了。

第二天,小羊又遇上了那只狼,狼说:“你敢不敢再骗我了?”小羊说:“不敢了。但您不能直接吃了我,要不然您就会在森林王国里落下坏名声。这样吧,我们赛跑吧,比比谁先跑到那个山头上,我赢了,你就放我走,我输了,你就吃了我,可以吗?”狼说:“好呀!”小羊喊:“三,二,一,开始!”狼就像箭一样向前冲去,小羊故意跑得慢,等狼跑远了,就飞快得向反方向冲去。

狼等了很久,小羊都没有来,狼才发现自已又被骗了。

狼和小羊的故事作文 篇3

一只狼不小心掉到了猎人挖得陷阱里。狼在陷阱里又蹦又跳,想跳出去,可是没成功。

这时,一只小羊刚好路过这里。狼苦苦哀求:羊大哥,请你快救救我吧!小羊再三思量,犹豫不决,最后,小羊想起妈妈话,我们要有一颗善心,要乐于帮助别人。于是,小羊对狼大喊:狼叔叔,你等一下,我找一根藤条把你拉上去!说着,小羊就跑到森林里找,找到藤条后回到陷阱作文傍边,把藤条扔了下去,然后使劲吃奶的力气把狼一点儿一点儿拉了上来。

狼上来以后,对小羊说:羊大哥,谢谢你救了我,那你好事做到底吧。我现在快饿死了,你就让我把你吃掉吧!小羊大吃一惊,刚想要逃跑。谁知狼眼疾手快,啊呜一口把小羊吞到肚子里了。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不要被别人的花言巧语给蒙蔽了,盲目地相信别人做好事,要认清坏人的真面目。

狼和小羊的故事作文 篇4

今年作文有点好玩

镜头:7日上午11:30考完语文,记者在海口四中考点外看到,走出考场的学生一个个面带微笑。很多学生认为语文试题不难,但部分考生感到做文言文试题或阅读理解等题目有些吃力。对于作文题,不同考生的感受截然不同,有考生说,今年作文题趣味性强,可以发挥出不同观点;但有考生称,由于语文是高考第一科,紧张得不知所云。

分析:海南中学资深语文教师卢亚琼今天在该考点值班,她说,根据考生反馈情况来看,今年语文高考试题不难,很多学生可以轻松完成试题,唯有作文让人捏把汗。今年作文题属材料作文,这种作文开放性强,考生可以从很多角度思考,然而,她今天听多名考生阐述写作思路均不理想,因为对材料分析不透彻,虽然有东西可写,但考生选择的角度并不理想。对于这种材料作文,最重要的是要细细阅读材料并认真思考,找准思路后再动笔。否则,写出的作文会因角度不好,导致得分不高。

数学试题:大部分是常规题

镜头:今天下午5点过后,考生陆续出场,大多数考生神情轻松,彼此有说有笑。“很多题以前都做过,考的都是基础知识,比以前做过的数学模拟试题简单多了。”一些考生自信地对记者说。但一些文史类考生对数学考分不敢抱太大希望,在海口旅职校考点,一名文史类考生虽然提前交卷,却愁眉不展,她说,自己的数学成绩一向不好,很多题做不出来,只好提前交卷。

分析:海南中学资深数学教师袁毅是该考点值班老师,他说,今年的数学试题比去年简单很多,大都是常规题,考的是常规知识。题量与去年一样,但运算量不算大,即使如此,若不细心的话,在运算上仍然会轻易失分。这种试题对数学成绩一般的考生的胃口,但对数学成绩一向特别好的学生来说并不值得乐观,因为这样的试题不易拉开距离,显示不出考生在数学方面的优势。有一些题目与生活联系密切,如有道概率题与常用药品有关,比较生动。

我省使用的全国统一卷作文题

阅读下面的文字,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。(60分)

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,将一只小羊抓走了。

一只乌鸦看见了,非常羡慕,心想: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!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。

一天,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,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,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,想抓住山羊往上飞,可是它的身子太轻,爪子又被羊毛缠住,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。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。

牧羊人的孩子见了,问这是一只什么鸟,牧羊人说:“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。”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:“它也很可爱啊!”

要求全面理解材料,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、一个角度构思作文。自主确定立意,确定文体,确定标题;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,不要套作,不得抄袭。作者:许欣来源:海南新闻网-南国都市报朱茹娜

狼和小羊的故事作文 篇5

后来,狼也不多说了,它直接向小羊猛扑过去,小羊就用尾巴甩了一下狼,把狼甩的屁滚尿流。接着狼就说了一句灰太狼的台词我一定会回来的。过了几天那只狼果然回来了,而且它还带了许多同伴,它说:这次看你怎么逃过我的手掌心。

小羊看着对面的几只狼,它灵机一动想了个办法说:你们以多欺少,算什么英雄。要不我们来公平对战,我来出一道题目,如果你们其中一个能答出来,就算你们赢了,怎么样?狼听了觉得也挺有道理的,就爽快的答应了。

小羊说:世界上是先有鸡,还是先有蛋?几只狼你看我,我看你,有的说是先有鸡后有蛋,又有的说先有蛋后有鸡。当它们在不停地争吵着,小羊乘它们不注意的时候,偷偷地溜走了。

这让我知道了有的事情不能用打架来解决问题,要多动脑筋才能解决问题。

狼和小羊的故事作文 篇6

一天,小羊在茂密的森林找到了一条小河,小羊感到口很干,于是就去喝了几口水,水凉凉的,甜甜的,真好喝。突然,小羊听到了一些动静,原来是国王来打猎了,小羊吓得腿都软了,撒腿就跑,国王一拉弓箭,小羊的腿被弄伤了,晕了过去。

第二天,小羊在疼痛中醒了过来。一看,原来是在松鼠大夫家,小羊觉得香香的,原来是松鼠大夫在旁边插了一束好大的玫瑰花,小羊问:“我这是在哪里?”松鼠大夫说:“你在我家。”小羊糊里糊涂地说:“我是怎么啦?”松鼠大夫从头开始讲了起来,小羊听完后说:“谢谢!”松鼠大夫说:“要不我们做朋友吧!”小羊连连点头,松鼠大夫又说:“我叫小奇,你呢?”“我叫奇奇。”“奇奇,你再养几个月就好了。”

过了几个月小羊终于好了,小羊开心地跳了起来。

版权作品,未经《》书面授权,严禁转载,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。

狼和小羊的故事作文 篇7

中午,在森林里,一群肥嫩的小羊在一片绿油油的草原上欢快的吃着青草。这时,一只狡猾的狼路过这里,看见了这些羊,连忙躲进了一个草丛里,目不转睛地盯着小羊们的一举一动。这时,狼看见了一只又嫩又肥的小羊,心想:哈哈,这只羊足够我吃3天了。这时,狼的口水流了三千尺。

狼先悄悄地靠近,然后就猛扑过去,一下子就把那一群小羊抓住了。羊动弹不得,拼命挣扎。一只聪明的羊想:“不行,这样挣扎是逃不出狼的魔爪的,我得想个办法。”于是,它大声呼救道:“救命呀!救命呀!”它喊了半天,可是没有人救它,狼说:“你死心吧!”没有人会救你的。狼背着这些小羊很吃力,羊正在袋子里挣扎当然吃力了。那只聪明的羊出了一主意,它悄悄的对其它的小羊说:“你们等它很累了,我再帮它背着你们!”狼觉得很吃力,那只聪明的羊对狼说:“狼先生,让我来帮您吧!”狼认为羊说得很有道理,于是,就答应小羊。小羊对狼说:“我很累了,请让我休息一下吧!”狼不答应,小羊继续走,羊这次真的走不起了,狼看见了就让它休息一下,于是,狼也休息了。羊趁狼不注意的时候溜走了。

狼和小羊的故事作文 篇8

一只小羊口渴了,便去附近不远处的小河里喝水,其他动物见了,都说:“小羊啊,那条河边有一只凶狠霸道的狼,你如果去那里,狼一定会吃了你的!”

可小羊不听劝还是去了。

看见清澈的河水,小羊高兴地蹲了下来,捧了一口水,正要喝,一只大尾巴狼昂首挺胸地站在上游,恶狠狠地说:“喂,你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东西,这条河是我的,你把水都弄脏了,我不能够喝水了,我要吃掉你。”

小羊委屈地说:“狼先生,我在下游喝水,怎么能够把上游的水弄脏呢?”

狼一时不知该怎么回答,只好强词夺理地说:“就算你没有弄脏我的水,可去年我听说你曾背地里说过我的坏话。”

小羊感到不可思议,争辩道:“去年我还没出生呢,怎么可能说你的坏话?”

狼一下子语塞了,不知怎么让小羊屈服,又无计可施,只好恶狠狠的说:“你没有说,那一定是爸爸说的了。”

小羊绝望的喊道:“跟狼简直没有道理可讲!你要吃我就吃好了,何必找那么多可笑的借口呢!”

狼已经听不到这些了,它凶猛地朝小羊扑过去,把小羊吞进了肚子里。
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:坏人做事总是会找理由,别人的任何解释都不会起作用。

我们要看清坏人的真面目,不要被它的表面理由欺骗了。

写城市中心作文通用


作文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,其实从小就教育孩子怎么去写好作文,对孩子来说是有好处的,写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都了解吗?以下是作文稿为您整理的关于“写城市中心作文”的实用知识,请不要忘记将本页加入浏览器收藏夹!

写城市中心作文(篇1)

我去过空气清新、繁花叶茂的濮上园,也看见过大海浪花朵朵,但在我心中,中心广场更是多姿多彩、美丽迷人。

刚走进中心广场,悦耳的音乐扑“耳”而来。男女老少随着音乐翩翩起舞,跳得神清气爽。广场门口摆满了各色的鲜花,红艳艳、金灿灿、黄橙橙、白花花、青绽绽……色彩斑斓、五光十色,构成了美丽、迷人的中心广场。

进入中心广场的大门,到处繁花似锦,绿海荡波,满眼是花朵,处处是绿色。到处开满了花:红的、黄的、白的、紫的、蓝的、橙的、粉的……各式各样、五颜六色,一排似一片霞。游人走在鲜花旁,感到心旷神怡。

在广场中心有一条腾空而起的巨龙,从远处看,像一条随风飘起的丝带,这条巨龙努力向上盘旋,栩栩如生,这条巨龙象征着中华人民坚强、勇不屈服的精神,还代表着我们是龙的故乡。龙的下面是十二位书法家写的十二种字体的龙字,这些龙字是由齐白石、康熙、王羲之等写的……龙的四周是音乐喷泉,随着音乐的节奏,龙四周的喷泉时而急,时而缓。时而也变换形状,喷泉有时变成心形,有时水柱冲天,一合一拢,形态各异,千姿百态,旁边的灯光也随着音乐变换颜色,你也许会忘情于主体喷泉的壮美,但做衬景的小喷泉,也别有一番情趣。

向东走是鸽子楼,那里的鸽子有白的、黑的、灰的,黑白相间的,当你手里拿着食物喂它们时,鸽子们会向你飞过来,有的站在你的肩膀上,有的站在你的手上。它们看起来吃的津津有味,好像在说:“这些食物真是太香了,谢谢人类给我们提供这么美味的食物。”有时鸽子也会把你包围在中间,让你逃不出它们可爱的小身躯。有时鸽子们也会出去觅食,飞累了就回到鸽子楼,呼呼地睡觉了。

广场草地旁边栽满了鲜花,花朵五彩缤纷,瑰丽无比,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,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。路旁的树木枝繁叶茂,郁郁葱葱,走在似花海的广场中,人显得格外精神。

多姿多彩的中心广场繁花叶茂、五彩缤纷,有哪一个风景优美的公园能比得上中心广场的无边繁花呢?

写城市中心作文(篇2)

我在公交车上,睁着眼走神,突然看到在傍晚秋风下晃动的树,就有了伤春悲秋的感叹。

在喧哗又冷淡的城市里,每棵树看起来都很高大,但它们的枝叶是向下的。有人说这是它在回馈大地,值得赞赏,也有人说这是它不求上进的表现,得被唾弃。我想,它向下的枝叶在说着生活的不公。

树本是生机的象征,但现在被禁锢在了一个名为城市的牢笼里,它只能默默无闻,担当着什么美化城市的责任,可没人会去了解它是不是真的热爱这样的生活,没人会注意它们,即使一天有成百上千个人从它身边经过。

有的树撑不住车水马龙,提前落光了叶子,它的一生随着最后一片树叶的凋落而结束。最后一片树叶落下的'场面在秋天的夕阳里看着有些萧瑟,惨白无力的生命就这样被划上了句号。

“我在这城市最繁华的街道站了十几年,有时候我也会想到以前的日子。在绿意盎然的森林里我没有朋友,但是虫子会给我唱歌,我自己也会作诗,我还会从早晨开始和大地聊天聊到天空没有一只鸟飞过。在这里我也没有朋友,我以为这里会有人陪我说话,可我等了十几年都没等到。”

市中心的树,是自然的海市蜃楼,是人生半途的无能有为。

写城市中心作文(篇3)

我是一个从小就在东莞这个城市里生长的小孩,十几年来,我也算得上目睹了东莞近几年来的巨大变化,简直就像是做了一个梦!

现在的东莞,真的是每到一处就有一条宽宽的、大大的柏油或石青路,路的两旁都种上了色彩艳丽的绿化,什么野菊花、大红花……还有许多叫不出名儿的花来,使人仿佛置身于花花世界之中。在这样“绿”的环境下,公路两道的各种汽车川流不息的在路上行驶。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,有的像军人、有的像青年人、还有的像我们这代的小孩,全都肃立在自己的岗位上,每天都为自己的工作所努力着,到处一片繁荣的景象。可是,又有谁会想到,十年前的东莞最高的一栋大厦只有13层高,根据我模糊的记忆和长辈的述说,那时候的公路,只是一条条起伏不平的水泥路。现在的绿化带在那时根本不见踪影。

现在的东莞不仅景好,连人也好!

每个周末,我一家人都会到佛岭去登山,每走到半山腰时,小鸟总在葱郁的树枝上兴奋地叫起来,那歌声真好听!开始的一段山路虽然很累,可是听到这满山的嘻嘻哈哈、满树的叽叽喳喳后,全身的疲倦就仿佛被抛在九霄云外去了。于是我又打起精神向山顶走去。在这行程中,我碰见了许多老人也在这时登山,居然连气也不喘一声,他们真的是宝刀未老呀!晚上,有许多穿着工作服的外来员工和市民来到广场上散步,有的在荡秋千,有的骑单车,还有的做其它有益身心的运动。整个广场充满了热闹、和谐的气氛!

我想:这就是东莞的魅力所在吧!难怪会有这么多外来员工到东莞发展!前不久,东莞还获得了“国际花园城市”称号呢!

啊!东莞----我可爱的故乡!一个即普通,又令人神往的地方!